';

新闻资讯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分析--存货

上市公司财务存货造假分析
     
       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存货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对于评估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至关重要。然而,一些上市公司为了掩盖真实经营状况或达到特定的财务目标,在存货的会计处理上进行了造假。本文将结合证监会处罚案例,从虚构采购交易、虚构期末存货资产以及调节存货跌价准备金额三个方面,对上市公司财务存货造假行为进行深入分析。

 
一、虚构采购交易
 
虚构采购交易是上市公司财务存货造假的一种常见手段。公司通过虚构不存在的采购业务或夸大采购金额,将不存在的采购成本计入存货,从而虚增存货账面价值,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这种造假方式往往伴随着虚假的供应商、合同、银行流水和发票等文件,以支持虚构的交易。

案例一:康美药业虚构采购交易
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康美药业”)在2016年至2018年期间,通过虚构采购交易的方式,虚增了营业收入和存货。公司虚构了与关联方的采购业务,伪造了相关的合同、发票和银行流水等文件,将不存在的采购成本计入存货,导致存货账面价值虚增。据证监会调查,康美药业虚增的营业收入高达数百亿元,其中涉及虚构采购的金额达到数十亿元。

案例二:ST凯乐虚构采购交易(2022年案例)
早在2022年12月,ST凯乐收到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和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经查,2016年至2020年,ST凯乐与隋田力合作开展“专网通信”业务,公司仅在2016年存在少量专网通信业务,其他专网通信业务均为虚假。公司伪造采购入库、生产入库、销售入库等单据,没有与虚假专网通信业务匹配的生产及物流,以此虚增收入、利润。这一行为严重违反了证券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二、虚构期末存货资产
 
虚构期末存货资产是上市公司在期末通过伪造仓库库存记录和盘点报告等手段,将不存在的存货计入账面价值,从而虚增公司的资产总额。这种造假方式旨在掩盖公司真实的存货状况,误导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案例三:蓝田股份虚构期末存货
蓝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蓝田股份”)在1999年至2001年期间,通过虚构期末存货资产的方式,虚增了公司的资产总额和利润。公司伪造了仓库库存记录和盘点报告,将不存在的存货计入账面价值,导致存货账面价值虚增数亿元。证监会经过调查后,发现蓝田股份虚构的期末存货金额巨大,严重影响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投资者的判断。

案例四:博元投资虚构存货
博元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博元投资”)在2011年至2014年期间,通过虚构存货资产的方式,掩盖了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公司伪造了仓库库存记录和存货清单,将不存在的存货计入账面价值,导致存货账面价值虚增。证监会调查后发现,博元投资虚构的存货金额超过亿元,严重误导了投资者。
 
三、调节存货跌价准备金额
 
调节存货跌价准备金额是上市公司为了调节利润或掩盖存货减值损失而人为地调节存货跌价准备金额的行为。公司可能通过少提或不提存货跌价准备,来虚增利润或掩盖存货的实际减值情况。

案例五:金亚科技调节存货跌价准备
金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金亚科技”)在近年来涉嫌通过调节存货跌价准备金额的方式,掩盖存货减值损失并虚增利润。公司未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导致财务报告存在严重失真。据证监会调查,金亚科技在相关年度的财务报告中,少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达到数千万元,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利润和资产状况。

案例六:雅百特调节存货跌价准备
江苏雅百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雅百特”)在2015年至2016年期间,通过调节存货跌价准备金额的方式,虚增了公司的利润。公司未按照实际情况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导致利润被虚增。证监会调查后发现,雅百特在相关年度的财务报告中,少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超过百万元。
 
五、综上所述
上市公司财务存货造假行为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资本市场的公平和公正。为了防范和打击此类行为,证监会应继续加强监管力度和处罚力度,确保上市公司遵守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财务报告。同时,投资者也应保持警惕,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审查和分析,避免受到财务造假行为的侵害。
推荐资讯

Provident Fund Extraction Message Consultation

公积金提取留言咨询

X公积金提取中介联系电话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98992992

(点击微信号自动复制,添加好友)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